草魚飼料投喂頻率及投喂水平的影響
發布日期:2020-07-07 作者: 點擊:
草魚飼料投喂頻率及投喂水平的影響
草魚飼料投喂頻率和投喂水平能夠影響魚類的必需氨基酸需求量,這在很多研究中都有證明。因為游離氨基酸比蛋白結合氨基酸優先被腸道吸收運用,提高投喂頻率可增加鯉魚幼魚對游離氨基酸的運用率。采取飽食投喂和限制投喂時,大馬哈魚對Arg需求量分別為4.9%和5.5%(%粗蛋白)。因而投喂次數和投喂水平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魚類必需氨基酸的需求量,且提高投喂頻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進氨基酸吸收不同步的現象。
點評目標與研究辦法的影響
目前,點評必需氨基酸需求量的目標主要包含生長(增重率和特定生長率)、蛋白質沉積率、飼料運用率、必需氨基酸停留率、氮停留率及其他生化目標。因為這些目標對必需氨基酸的濃度梯度具有不同的靈敏度,所以運用不同的目標作為魚類必需氨基酸需求的點評參數其結果也不盡相同。以特定生長率和蛋白停留率為點評目標時,大西洋鮭對Arg的需求量分別為5.0%和5.1%(%粗蛋白),而以血清和肌肉中游離Arg以及血清尿素為點評目標時,Arg的需求量為4.8%(%粗蛋白)。
研究魚類必需氨基酸需要量的模型主要有折線模型和非線性模型。運用折線模型的前提是選用的目標跟必需氨基酸的添加量線性相關,在添加量到達某一數值時魚體的生長效應最好然后降低或趨于平穩。雖然非線性模型是測定必需氨基酸需求量最為適宜的辦法,但是對魚類氨基酸需求量的研究大都是根據折線模型。剖析模型的選用會影響魚類對某種必需氨基酸的需求量,但是選用何種剖析模型目前還未得到一致。
文章內容來源于網絡,如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